文/李偉文

最近,收到許多朋友轉寄來的一篇訪問報導,談到王品集團的創辦人戴勝
益,
不准孩子到他創立的公司上班,而且百分之八十的財產也都要捐給公
益團體。

他從小教育孩子要自己想辦法,並且要他們生活在疾苦中,體會什麼是
「民間
疾苦」。
看了這篇文章,真是心有戚戚焉。使我想起最近看的股神巴菲特兒子寫
的書,
他們家的教養方式也是從小要自力更生,為自己的人生努力,父
親也不留錢財
給他們。

但我也看過許多驕縱奢華的小孩,感慨之餘,不免想到:難道他們的父
母不知
道這樣反而害了他們嗎?甚至有許多孩子到了三十來歲,仍在家
當米蟲。


已有許多研究指出,一個要什麼有什麼的孩子,其實非常不快樂。美國
有個調
查也發現,在富裕家庭長大的孩子,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是平均值
的三倍。
孩子若是被過度保護及安排,會養成既被動又不成熟的個性。
我們必須容許孩
子受苦,甚至受點挫折。

有不少家長誤解「開放教育」,以為要當孩子的朋友,要讓孩子自由自在、

毫無約束,才能有豐富的創造力,孩子才可能發展天賦才能。可是德國哲學
家亞斯培曾說:「沒有權威,便沒有自由。」我深深以為,生活常規的養成
才是教育的核心

在馬拉松賽似的人生旅程中,面對一道又一道的關卡與挑戰,需要不斷學習

新的知識,也要有堅強的毅力與面對挫折的韌性,這些都是必須以紀律和自
律做後盾,因此,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常規,比學習任何才藝或考試成績
都來得重要。

生活常規,包括生活習慣與生活態度。許多家長都知道常規養成的重要性,

但是每天得囉囉嗦嗦的跟孩子大小聲,弄得親子關係不好,大人也身心疲累。

父母親必須以身作則,教養的要求一致,讓孩子知所依循,絕不能同一個行

為有時候可以,有時候又不行。當要求的標準會隨大人的情緒而改變時,孩
子無法心服口服,那麼這些常規就不可能變成終身的習慣了。

以溫柔而堅定的方式建立孩子的規矩,要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並承擔後

果,是現代忙碌父母最該學習的。我看到許多在職場上非常能幹的父母,忙
得沒有時間陪孩子,偏偏一出現時,不是責罵、批評孩子,就是滿懷愧疚的
寵孩子。

其實,孩子需要被限制,也渴望生活中有個可以遵循的底線,這是父母必須

知道的秘密。當孩子清清楚楚知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哪裡,什
麼事情可以做,什麼事情不能做時,反而可以讓他們很有安全感的成長與發
展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ris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